在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
向东一公里的地方
矗立着一所有着鲜明红色基因的
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——
1963年4月20日
北语的前身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
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
全校133位党员对党庄严承诺
信念如磐、使命不负
那是坚实的起点,也是筑梦的远航
为了我们的新中国,为了我们的新世界
更为了那一声
"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,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"
的伟大召唤!
![](/__local/F/8E/6C/3C1D096B4F5F041A75E18C6C66F_257C1F83_DC16F.png)
2019年
第九次党代会提出"三步走"战略
第一步
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、研究并重,以语言学科为引领的国内高水平多科性大学。
第二步
到2035年,学校成为国内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,步入国际知名大学行列。
第三步
到2050年,整体办学实力和影响力跻身世界优秀大学行列,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、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进程中贡献度更加彰显,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。
![](/__local/D/B3/D8/C768E7FA432B51834A8AE19CB65_9E2C2469_2E274.jpg)
胸怀国之大者,擎起鲜红旗帜
五年来,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
学校党委持续学习贯彻落实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
着力推进学校党的建设
高质量完成各项主题教育
全校党员干部师生
立场更坚定、人心更凝聚、业绩更突出
涌现出一大批立志服务国家
投身事业发展的优秀党员、先进基层党组织
创新型学科团队和优秀教学成果
这是对召唤的深入践行
![](/__local/D/DA/73/5496AEA35E37A0EE2FB82BB07EF_3649068A_3044B.jpg)
志存山海之远,传播当代中国
五年来,学校党委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
有效开展"三进"工作
始终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立校之责
带领和感召广大北语师生和校友
在校内外、国内外
在广阔的国际化、跨文化语境下
更加自觉生动地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
也吸引了更多知华友华的“中国通”、汉学家
感受中国智慧、阐述中国方案
这是对召唤的深刻诠释
![](/__local/8/3C/BD/929510955995DFD4B2E198678ED_8A7BD198_174A39.png)
立身语言报国,情系文化兴国
五年来,学校党委充分利用传统优势
在港澳和少数民族地区
大力开展普通话教学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
用朴素的教育情怀、先进的教育理念
丰富的教育方法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
学校为国担当
选派党员干部和专业教师
对口支援新疆、宁夏、广西等地区
提供智力支持,助力乡村振兴
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
这是对召唤的生动回答
![](/__local/A/A0/76/81E769D50CF01495040A9F33B04_67559BC7_24E2A.jpg)
心系教育开放,促进文明互鉴
五年来,学校党委积极响应
习近平总书记"一带一路"合作倡议
深入思考
“世界教育、中国何为”
“教育强国、开放何为”
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中
超前布局、应对变局、开拓新局
一方面,学校积极作为
为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
发挥了积极作用
另一方面,学校奋发有为
为增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搭建了多元平台
这是对召唤的深远回应
![](/__local/1/53/95/658F2DEB30CA899CFB1BBC1DEB6_EAE2553A_37093.jpg)
1974年9月13日
北语人欢心鼓舞、群情激昂
他们迎来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
![](/__local/0/50/03/2094FCF102BD4668F9D913C22D0_549316BA_1B39A.jpg)
牢记嘱托、赓续开拓
砥砺奋进、勇敢追梦
用善作善成、唯实惟先的实际行动
连接着延水河畔红星照耀的誓言
印证着千秋基业的雄关风雨
映射着无悔追寻的人间正道
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跃升
用卓越成就有力响应伟大召唤
新时代,一念初心,矢志不渝
新征程,宏图大展,再立新功